
邮箱:syhjkj@senyuanhi.com
园林绿化能成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,主要基于其空间优势、生态功能、多功能性以及资源节约性,具体分析如下:
一、空间优势:开阔平坦,便于疏散与安置
低矮建筑与大面积空地
城市绿地中建筑物少且低矮,绿化面积大,能为灾后居民提供安全的疏散空间。例如,地震后建筑物倒塌,绿地可迅速成为临时避难所,减少次生灾害风险。
地势平坦,适宜临时安置
绿地通常地势平缓,适合搭建帐篷、安置临时设施,满足灾民的基本生活需求。汶川地震后,部分城市绿地成为援救直升机的降落场地,凸显了其空间优势。
二、生态功能:阻隔灾害蔓延,改善环境质量
防火隔离带
许多植物枝叶含水量高(如法国冬青、水杉、女贞等),本身就是天然防火屏障。火灾发生时,绿地可形成“火灾停烧线”,阻隔火势蔓延,减少次生火灾。
阻隔病菌源
绿色植物能分泌挥发性物质,杀死细菌、真菌和病原生物,减少空气中病原数量。大灾之后,绿地作为避难场所可有效防治疫情传播。
调节微气候
绿地通过蒸腾作用降低周围温度,缓解“热岛效应”,为灾民提供更舒适的环境。同时,植物可吸收二氧化碳、释放氧气,改善空气质量。
三、多功能性:满足避难、救援、重建全链条需求
临时避难所
绿地可为灾民提供临时生活空间,包括住宿、餐饮、医疗等基本服务。例如,日本阪神地震后,绿化带成为道路畅通的有力保证,同时为灾民提供避难场所。
救援与重建据点
大型公园、绿地可作为灾后紧急救灾和重建家园的据点,支持消防、医疗、物资运输等救援行动。绿地中的开阔场地便于直升机起降,加快救援效率。
信息流通与心理安抚
绿地可作为情报收集和传播的渠道,同时为灾民提供心理安抚。自然环境能降低皮质醇水平,缓解焦虑与抑郁症状,促进灾后心理恢复。
四、资源节约性:“平灾结合”,高效利用土地
日常功能与防灾功能融合
绿地平时作为休闲、娱乐场所,灾难发生时迅速转换为避难场所,实现“平灾结合”。这种设计节约了城市土地资源,避免了单独建设避难场所的高成本。
低成本维护与可持续性
相比人工建筑,绿地的维护成本更低,且生态效益持久。通过合理规划,绿地可长期为城市提供防灾服务,符合“节约型社会”原则。

总部地址:郑州经北五路56号 / 长葛市魏武路16号
邮箱:syhjkj@senyuanhi.com
电话: 0371-56806279 / 0374-6108599
邮编:4615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