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







  • 邮箱 :syhjkj@senyuanhi.com

  • 0371-56806279 / 0374-6108599
    当前位置 : 首 页 - 新闻动态 - 行业动态

    园林绿化设计中如何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?

    时间 :2025-08-05 13:30:45 作者:

    园林绿化设计中如何体现地域文化特色?


    园林绿化设计中体现地域文化特色,需从自然环境、历史文脉 、民俗风情、材料工艺等多维度切入 ,通过符号转译 、空间叙事 、生态适配 、互动参与等策略 ,将抽象的文化转化为可感知的景观体验。以下从六大核心方向展开 ,结合国内外案例解析具体实现路径:


    一 、挖掘自然基因:以地形气候塑造景观骨架

    地形地貌的景观化利用

    依山就势的布局:在山地社区中,保留原始地形起伏,通过梯田式绿化、悬挑步道等设计,强化场地记忆 。例如,重庆洪崖洞社区的园林绿化以“崖壁-梯田-江景”为轴线,利用原有落差打造多层次观景平台 ,既减少土方工程,又凸显“山城”特色 。

    水系资源的活化 :对河流、湖泊等水体进行生态修复,结合滨水步道、湿地花园等设计,重塑水岸文化。苏州金鸡湖景区通过恢复湖滨湿地,种植芦苇、菖蒲等本土水生植物,重现“水乡泽国”的生态景观,同时设置评弹表演台、茶船等文化节点,强化地域认同。

    气候特征的适应性设计

    遮阳与通风的植物配置:在热带地区 ,选用高大阔叶乔木(如榕树、凤凰木)形成遮阳廊道,结合穿堂风设计降低热岛效应 。新加坡“滨海湾花园”的“超级树”结构,通过垂直绿化和太阳能板集成,既模拟热带雨林生态 ,又实现能源自给 。

    防风固沙的植被屏障:在风沙较大地区,种植耐旱灌木(如沙棘、柠条)和草本植物(如芨芨草) ,形成生态护坡 。内蒙古鄂尔多斯婚礼文化园通过“草方格+灌木林”的组合,有效固定流沙,同时以蒙古包造型花坛 、马头琴雕塑等元素展现草原文化。

    二 、转译历史文脉 :用符号语言讲述地域故事

    传统建筑元素的现代演绎

    屋顶与立面的景观化 :提取徽派建筑马头墙的起伏轮廓,转化为绿化挡墙的造型;将闽南红砖厝的拼花图案应用于铺装设计。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通过“青砖灰瓦+竹林幽径”的搭配,再现明清古厝的意境,同时设置AR互动装置 ,扫描墙面即可观看历史影像。

    门窗纹样的抽象化:将冰裂纹 、万字纹等传统窗棂图案,简化为金属格栅或透水混凝土模具 ,用于景墙 、座椅等设施。西安大唐不夜城以“唐风纹样”为灵感,在步道地雕 、灯柱装饰中融入宝相花 、卷草纹等元素 ,营造盛唐气象 。

    历史事件的场景化再现

    主题花园与纪念空间:以地域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,打造沉浸式景观 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“枯山水庭院”,通过白沙、孤石和扭曲的松树,隐喻战争创伤与生命坚韧;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“稻作文化园”,复原古代水田系统,结合农具展示和耕作体验,传递五千年农耕文明 。

    名人足迹的线索化 :在文人故居或历史街区中,通过植物标记、诗词刻石等方式 ,串联名人活动轨迹。绍兴沈园以“陆游与唐琬”的爱情故事为主题,种植梅花、荷花等象征植物,并在亭台楼阁间镌刻《钗头凤》词句 ,增强文化叙事性  。

    三 、活化民俗风情:让传统技艺融入日常场景

    非遗文化的景观化呈现

    手工艺互动装置:将蓝印花布、剪纸 、陶艺等非遗技艺转化为可参与的景观设施。景德镇陶溪川文创园的“瓷片广场” ,用废弃窑砖和瓷片拼贴成巨型陶瓷壁画,游客可动手体验拉坯 、上釉等工艺,感受“瓷都”魅力 。

    民俗活动的空间载体:设计专门场地用于传统节日庆典,如灯会 、庙会 、赛龙舟等。成都宽窄巷子在春节期间设置“川剧变脸舞台”“糖画体验区”,结合竹编灯笼、辣椒造型花坛等元素,营造热闹的市井氛围 。

    地方物产的生态化展示

    特色植物园与果园:种植地域标志性植物(如福建的榕树、云南的山茶),或开辟可食用地景 ,展现农耕智慧 。广州从化“米埗小镇”以稻田为基底,结合竹廊 、稻草人等元素打造田园综合体,游客可参与插秧 、收割等活动 ,体验岭南农耕文化。

    药材花园与养生步道 :在中医药文化发达地区 ,种植当归 、枸杞等药用植物 ,设置穴位按摩步道和香囊制作工坊。安徽亳州华佗中医院内的“百草园”,按五行方位布局药材种植区,并标注药用功效 ,兼具科普与休闲功能。

    四、选用本土材料:以在地工艺彰显地域质感

    传统建材的现代应用

    石材与砖瓦的创意组合:利用当地石材(如青石板 、火山岩)铺装步道,结合回收的旧砖瓦拼贴景墙,降低运输成本并保留历史痕迹。丽江古城通过“五花石路面+纳西族木构”的搭配,延续茶马古道的风貌;上海新天地则将石库门砖墙与玻璃幕墙结合,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。

    竹材与藤编的生态表达:在竹资源丰富地区,用竹材搭建凉亭、廊架,或编织景观小品(如灯罩 、花器) 。安吉“竹博园”以竹文化为主题,设计竹结构观景塔 、竹编艺术装置,甚至开发竹纤维铺装材料 ,形成全产业链展示 。

    废弃材料的再生利用

    工业遗存的景观转型 :将旧工厂的钢梁 、齿轮等构件改造为雕塑或座椅 ,保留工业记忆。北京798艺术区的“锈板花园”,用废弃铁板切割出抽象图案 ,结合耐候钢花坛 ,形成独特的“后工业美学”。

    生活废弃物的艺术化:鼓励居民参与创作,用废旧轮胎、塑料瓶等制作花盆 、景观墙。台湾南投“纸教堂园区”以回收瓦楞纸搭建临时展馆,周边设置“垃圾再生花园” ,展示废弃物变身为艺术品的可能。

    五、构建生态智慧:传承古人“天人合一”的营造哲学

    传统生态技术的现代复现

    风水理论的景观应用:借鉴“藏风聚气”“背山面水”等理念,优化社区微气候  。福建土楼社区的园林绿化以“圆楼-水塘-竹林”为格局,水塘调节温湿度 ,竹林阻挡冬季寒风,形成宜居环境 。

    农业灌溉系统的活化:修复古堰 、水渠等设施,结合雨水花园设计 ,实现水资源循环 。都江堰景区通过“鱼嘴分水堤-飞沙堰-宝瓶口”的现代仿生,既展示古代水利智慧,又满足生态补水需求 。

  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

    乡土植物群落的恢复:优先选用本地物种,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。杭州西溪湿地通过“芦苇-荻-梅”等植物组合,吸引白鹭、野鸭等野生动物栖息 ,重现“冷翠野塘烟柳”的湿地景观。

    传粉昆虫的栖息地营造:种植蜜源植物(如紫薇、荆条),设置昆虫旅馆和本土鸟类巢箱 。伦敦“邱园”通过“蜜蜂高速公路”计划 ,在社区绿化带中种植特定花卉,为传粉昆虫提供迁徙廊道。

    六  、创新互动体验:让文化从“观看”到“参与”

    数字化技术的文化赋能

    AR/VR场景还原:通过手机扫描景观节点 ,触发历史场景重现或非遗技艺演示。敦煌莫高窟的“数字敦煌”项目,让游客在绿化广场中通过AR眼镜观看壁画修复过程,增强文化沉浸感 。

    智能导览与游戏化:开发地域文化主题的互动小程序,设置打卡任务和知识问答 。苏州园林博物馆的“园林探秘”游戏,引导游客在假山 、亭台间寻找隐藏的诗词碎片 ,解锁文化成就 。

    社区共建的文化生长

    居民参与式设计:通过工作坊、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文化记忆 ,将其转化为景观元素 。深圳南头古城改造中,设计师邀请原住民提供老照片 、家谱等资料 ,设计“记忆墙”“家族树”等公共艺术装置,增强文化认同感。

    季节性文化活动策划:结合传统节日举办特色活动,如中秋灯会 、端午龙舟赛等 。日本京都“岚山竹林小径”在樱花季设置和服体验点,秋季举办“竹灯节” ,将自然景观与文化仪式深度融合。

    园林绿化设计.png

    园林绿化设计中如何体现地域文化特色?

    企业官网 :www.chinahih.com

    总部地址:郑州经北五路56号 / 长葛市魏武路16号

    邮箱:syhjkj@senyuanhi.com

    电话: 0371-56806279 / 0374-6108599

    邮编:461500

    Copyright © 河南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城市环境科技服务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: 豫ICP备2020037167号-2豫公网安备 41108202000317号 主要从事于 环卫服务,物业服务公司,智慧城市大管家 , 欢迎来电咨询! 服务支持:热点科技

    扫描二维码关注
   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环境科技官方微信







  • XML地图